曾有人問曾國藩是如何從平庸之才成為“一代完人”,有什么秘訣可借鑒?“我從來沒有任何秘訣。只是這三十余年,每天堅持寫日記反省自己,日日如此,從未斷開?!?/span>不知道你發現沒有,生活中有一類人,他們在不經意間一天比一天強大,一天比一天成功。這種人身上往往都有一個共性,就是善于反躬自省,凡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。古語云:“君子無德怨自修,小人有過怨他人?!?/span>有修養的人,遇到過錯,會反思自己,從自己身上找原因。曾國藩有個天資聰穎的弟弟,叫曾國華,無奈他的科舉之路十分不順,不是落榜,就是慘遭淘汰。名落孫山的他將心中的怒氣一股腦地發揮在別人身上,不是怪妻子沒能約束自己,就是怪老天沒給自己好運氣。在曾國藩看來,一個人若是將自己失敗的原因總歸結在別人身上,不懂得反思,那么永遠不會進步。但他毫不氣餒,一次一次總結失敗的經驗,最終在第七次考試中,考上了秀才。自古以來,弱者總是怨天怨地,怨人怨事,唯獨不怨自己。正如教員在《毛選》中所說的:“房子是應該經常打掃的,不打掃就會積滿了灰塵;臉是應該經常洗的,不洗也就會灰塵滿面。我們同志的思想,我們黨的工作,也會沾染灰塵的,也應該打掃和洗滌?!?/span>每改正一個問題,每補上一個漏洞,人生的臺階就會往上升一層。《禮記》中講:“好惡無節于內,知誘于外,不能反躬,天理滅矣?!?/span>自省,是對自己和他人負責的表現,更是成熟的人必修課。常思己過,善于自省的人,才能在錯誤中得到成長,在反思中完善自我。齊白石拿著放大鏡看了半天,確定這幅畫是自己年輕時的作品。艾青把畫抱在懷里,打趣說:“您就是拿20幅畫給我,我也不換。”齊白石之所以要換回這幅畫,因為他從以前的作品中,看到了自己的變化。他感慨地說:“我出名之后,走到哪里都是贊譽,從沒人說過我半點不是。那天看了艾青的一幅十年之前我畫的畫,讓我感觸很深。和以前相比,我的退步實在是太大了?!?/span>這件事以后,齊白石開始練習最基礎的技術描紅,每天堅持畫畫,從不懈怠。正是憑借不斷自省,不斷改進,齊白石晚年時的作品更富盛名,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。慧律法師說:“征服世界并不偉大,一個人能征服自己,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。”自省就是征服自我的過程,它讓我們更加清晰地認識自己,更加準確地改正自己。現實生活中,總有人無視自身的問題,一味地將過錯轉移給別人。這樣做,不僅容易招致他人的怨恨,也讓自己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。縱觀那些成功的人,他們不是不犯錯,而是善于自省,及時找出自身的不足,有針對性地提高,從而超越自我,取得成功。高爾基說過:“反省是一面瑩澈的鏡子,它可以照見心靈上的臟污?!?/span>自省就是及時擦拭心靈上的污點,讓自己時刻保持清醒,擇善而行。春秋時,楚莊王在位三年,在政事上毫無作為,不喜聽諫言,沉迷玩樂。于是他就講了一只三年不飛不鳴,但會“一鳴驚人”的鳥兒。楚莊王聽出了言下之意,此后,他開始聽政處事,提拔賢者,廢退無能之人。楚莊王聽完鳥兒的故事,知道反省自身,相信自己能夠一鳴驚人,這才有了后來的成就。教員在矛盾論中也曾說過,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,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,在于事物內部的矛盾性。當你從自己身上找原因,不再推卸責任,生命的力量便開始覺醒。無論是面對困境時的堅持,還是通過自省不斷修正自己,最終都會帶來巨大的改變。聽過這樣一句話:“如果可以時光倒流,世界上一半的人都可以成為偉人?!?/span>因為時光溯洄,人就有了十幾年的時間去提前反省自身。反省的時間越早,人就會更早地走上更為平和成功的道路。人生百載,真正的清醒時間卻不到半數,在這半數光陰里,我們要避免渾噩度日。懂得自省,敢于自省,才能看到更清明的世界,獲得自我升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