領導力核心素養:視野、格局、勇氣
發布時間:2025年02月15日 瀏覽次數: 次
管理,是一種能力。
領導力,是一種素養。
能力是可以通過刻意練習不斷習得精進的,而素養只能靠「悟」。
何為「悟」呢?有個很貼切的詞叫做「認知迭代」。
一個人只要把他放在管理者的位置上,隨著管人管事兒,慢慢都會有一套自己的管理手段和管理心得,再學習一些經典的管理理論和管理方法,都稱得上一位合格的管理者。
但要警醒的是,這樣的管理權力的來源是職位賦予的法定權力,真正的管理水平的高低,取決于領導力。
管理與領導圖示-原創 就像武俠小說中,管理能力像是功法,招式清晰、步驟明確。 領導力則更像是心法,無形無相卻貫穿始終。 練武不練功,到老一場空。 江湖從未有只靠招式便能成就的絕頂高手。 可以說領導力素養決定了管理者的境界上限與下限,而管理者作為組織的關鍵群體,領導力也決定著組織天花板。
功法與心法圖示-原創
管理者的素養,本質是組織進化的基因。 在VUCA(易變、不確定、復雜、模糊)時代,企業競爭已從“商業模式的較量”轉向“領導力的博弈”。 通過對數百名業務高管的觀察與培養實踐,我們提煉出管理者最核心的三大素養:視野、格局、勇氣。 這不僅是個人能力的標尺,更是組織能否穿越周期的關鍵。 但許多管理者往往陷入誤區:過度關注“管理能力的培養”,卻忽視“領導力內核的建設”。本文將結合業務與團隊的雙重視角,重新定義領導力的完整內涵。
視野、格局、勇氣圖示-原創
01. 視野:穿透迷霧的「遠見力」 站在月球看地球,才能發現大陸漂移的軌跡。 視野是管理者通過系統性思維和前瞻性判斷,超越局部視角、洞察本質規律的能力。 永不設限,用更高、更廣、更深的視角審視自身工作及制定決策。 其核心在于突破認知邊界,將碎片化信息整合為戰略圖譜。
視野領導力圖示-原創
1、全局思維:向上看, 從“部門專家”到“組織建筑師”。
全局思維要求管理者跳出職能局限,從公司整體價值鏈出發,平衡短期目標與長期利益。 真正的高手,必須具備“向上看”的能力。 華為“鐵三角”模式的成功,正是源于客戶經理、解決方案專家、交付專家三者的全局協同。任正非曾強調:“流程是橫向打通的,責任是縱向貫穿的。”
2、行業視角:向外看, 從“跟隨者”到“趨勢定義者”。
行業視角指持續監測外部環境變化,將行業趨勢轉化為內部戰略機會的能力。 貝恩咨詢研究顯示,持續追蹤行業動態的企業戰略失誤率比同行低42%。 管理者需建立“信號掃描”機制,關注技術曲線、政策風向、競爭格局三重變量。 行業的顛覆往往始于“向外看”的敏銳度。管理者更不能做井底之蛙,常在本領域內的一畝三分地強調權威,而縮小了眼界。
3、洞察本質:向深看, 從“解決癥狀”到“根治病因”。
本質思維的核心,是剝離表象干擾,通過系統性分析定位問題根源,聚焦關鍵矛盾。 德魯克提出“做正確的事”比“正確地做事”更重要。洞察本質需借助“五問法”等工具,刨根問底,來定義真正的問題。
02. 格局:超越利益的「共益力」 河流之所以能匯入大海, 是因為它從不拒絕任何支流。
格局是管理者超越個人得失,以組織整體利益和生態共贏為導向的價值觀與行為模式。
格局領導力圖示-原創
1、大局意識:有胸懷, 組織利益>個人得失。
領英調研顯示,78%的員工認為“胸懷大局的領導者”更能激發團隊忠誠度。 管理者需警惕“谷倉效應”,避免部門利益凌駕于公司目標。 在個體與集體目標沖突時,優先選擇后者以保障組織可持續發展。 格局的本質是“利他即利己”。
2、合作共贏:有協同, 從“零和博弈”到“生態共建”。
科斯定理指出,交易成本決定商業邊界。 當管理者打破“內卷思維”,協同價值將呈指數級釋放。 管理者需設計“利益交換點”,如聯合研發、客戶資源互通等,打破內卷循環。通過資源共享與價值協同,創造1+1>2的增量空間。 我們崇尚合作共贏,推動協同互利,不單打獨斗,不重復“造輪子”。
3、承擔責任:有擔當, 填補“無人區”的擔當。
權力越大,責任越重。 主動承擔邊緣責任的領導者,團隊凝聚力越強。 但要注意領導力的擔當,不是承擔業務專家的責任。 而是主動承擔模糊地帶的職責,推動組織突破能力邊界。 面對職責的空心地帶,站出來,往前一步主動承擔,不退縮、不逃避。
03. 勇氣:破局增量的「變革力」 最容易走的路往往是下坡路。 勇氣是管理者在面對不確定性時,堅持長期價值,直面挑戰并推動變革的意志力與行動力。篤定執著,積極面對外界的變化和阻難,做難而正確的事。
勇氣領導力圖示-原創
1、擁抱變化:敢突破, 殺死“曾經的自己”。
達爾文主義在商業的映射是“適者生存”。 管理者需建立“變革熔爐機制”,快速適應不斷變化的組織環境,不斷迭代和突破自我,走出舒適區,不固步自封。 主動顛覆成功路徑依賴,推動組織持續進化。 幸存者不是最強壯的,而是最適應變化的。
2、直面挑戰:敢抗事, 在不確定性中“造橋”。
面對挑戰性及不確定性,能挺身而出,不畏懼失敗后的風險和后果。 在高風險環境中承擔決策責任,將危機轉化為組織韌性。 優秀領導者會將危機作為“反脆弱性訓練場”,構建“快速試錯-迭代”循環,而非追求完美方案。 馬斯克說,“失敗是選項之一。如果事情沒有失敗,說明你的創新不夠。”
3、做難而正確的事:敢作為, 拒絕“短期主義”。
長期主義需與人性貪婪對抗。管理者要以長期價值為導向,抵制即時回報誘惑,耐得住寂寞,坐得住冷板凳。 從長遠的角度出發找到真價值,堅定做長期對組織有益的事,不追求短期績效,不畏難。 亞馬遜連續虧損20年堅持投入AWS云計算,貝佐斯在致股東信中寫道:“如果你做一件事需要看三年后的結果,那么所有人都是你的競爭對手;但如果你愿意等七年,競爭者將消失殆盡。”
TAI BAN
對于那些初入茅廬的管理者,如何才能實現從優秀到卓越的跨越呢?是不是卓越的管理者都有所謂的特殊“卓越氣質”?領導力發展的瓶頸是不是真的難以突破? 領導力素養是“修”出來的,管理能力是“煉”出來的。 具有視野、格局、勇氣三大核心素養的領導者,無疑可以打破法則瓶頸,使得管理境界的上限更高。 視野需要持續輸入行業新知,構建“信息漏斗”過濾噪音。 格局需經歷利益取舍的淬煉,在“權力讓渡”中驗證價值觀。 勇氣需在“至暗時刻”中沉淀,用微小勝利積累變革勢能。
領導力素養圖示-原創
隨著組織發展,所有企業都將面臨「領導力大考」。唯有將視野、格局、勇氣的領導力素養內化為組織的管理精神內核,才能具備在不確定的時代,走出確定的增長曲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