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國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
發布時間:2024年07月12日 瀏覽次數: 次
6月20日,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“推動高質量發展”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,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表示,“十四五”以來,我國能源供給規模增長近20%,有力保障了經濟和民生需要;我國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。
章建華指出,我國充分發揮消費側轉型牽引作用,能源消費結構持續優化,能源綠色低碳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。2013年到2023年,煤炭消費比重從67.4%下降到55.3%,累計下降12.1個百分點,風電、太陽能發電、水電、核電及生物質能等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從10.2%提高到17.9%。我國著力增強國內資源生產保障能力,把能源的飯碗端在自己手里,能源安全穩定供應水平實現新躍升。2013年到2023年,一次能源生產總量累計增長35%,原煤生產能力持續增強,原油產量保持在2億噸水平,電力裝機、天然氣產量實現翻番。
章建華介紹,我國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,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:
一是能源結構更“綠”。非化石能源供給提速,“十四五”前3年的年均增量是“十三五”的1.4倍,推動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年均提高0.7個百分點,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歷史性超過火電。
二是供應韌性更“強”。2023年煤炭、油氣等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達48.3億噸標準煤。全國發電裝機容量目前超過30億千瓦。近年來原油產量穩定在2億噸水平,天然氣產量連續7年每年增長超100億立方米。
三是產業體系更“新”。新能源發電技術保持世界領先。新模式新業態持續涌現,智能微電網推動“源網荷儲”融合發展,虛擬電廠引導電力用戶高效、主動參與需求響應。
四是治理基礎更“實”。多層次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穩步建設,能源領域自然壟斷環節監管制度更加健全,綠色電力證書、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權重等政策機制深入實施。
“在有效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合理用能需求的基礎上,穩步有序推進‘雙碳’目標,是今后一個時期能源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任務。”章建華說。
章建華表示,要實現“雙碳”目標任務,一方面,做好消費側節能降碳的“減法”。貫徹落實《2024—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》,深入實施化石能源消費減量替代行動,嚴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費。持續推動用能方式轉型升級,深入推動工業、建筑、交通、農業等領域電能替代,增強電動汽車充電服務保障能力,到2025年建成充電基礎設施1200萬臺左右,終端用能電氣化水平爭取提高到30%左右。
另一方面,做好供給側非化石能源提質擴量的“加法”。加大非化石能源開發力度,統籌推進核電、水電、新能源開發利用。加強系統調節能力建設,提高電網對清潔能源的接納、配置和調控能力。同時,要以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和交易為抓手,促進綠電消費規模持續擴大,推動能源需求增量更多由非化石能源滿足。(來源:國家能源局 中化新網)